从发射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开始,中国的航天之路走得越来越远。2003年,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,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往返太空;2007年,嫦娥一号首次实现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梦想;2014年,探月工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……

  在89年的人生岁月里,他经历过太多这样颁奖的场面,集“两弹一星”功勋奖章、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、“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”等荣誉于一身,又冠之以各种总师的头衔,他习惯性地眯起眼睛笑着,从容而淡然。“国家需要,我就去做。”是他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他,就是中国“两弹一星”元勋、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孙家栋院士。为航天事业奋斗了一辈子,作为总设计师亲历了“东方红一号”、“探月工程”和“北斗导航工程”等重大航天工程,孙家栋仍然谦虚地说,自己只是中国航天人的一分子。

  那么,未来的航天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精神?探月工程一直以来的成功法宝是什么?载人登月何时能实现?在嫦娥四号登月之际,带着一系列专业问题,《小康》杂志社对孙家栋院士进行了独家专访。